每年的5月份南方開始進入梅雨季節,局部地區出現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産造成嚴重損失。對養豬生産危害尤勝,不光面臨洪澇災害的危險,還要面對惡劣天氣帶來的一系列的生産管理的挑戰。善于總結的養豬人總能在這些自然變化中發現規律,總結經驗,提前做出預案,将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控制到最小化。本文将從生物安全、生産安全、環控調整、季節性疾病防控4個方面内容闡述夏季豬場生産管理的要點。
一、生物安全:
非洲豬瘟是高度接觸性烈性傳染病,由于其自身病毒粒子直徑約260nm(遠大于其它常見的病毒粒子),造成了其低傳播力,可通過氣溶膠在豬舍内短距離傳播,通過粉塵攜帶短距離物理傳播。同時非洲豬瘟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很強,耐低溫、56℃持續70分鐘才能滅活,在無血清的培養基中,3.9≤PH≤11.5都能存活。所以大家給非洲豬瘟病毒一個形象的外号“坐在輪椅上的超級殺手”。
而雨季的到來,給這些“坐在輪椅上的超級殺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雨水沖刷出藏在犄角旮旯的、埋在土裡等待複蘇的病毒,進入河流、道路、下遊豬場、甚至豬場飲用水源。南方梅雨季節的大水、北方開春後的大風成為非洲豬瘟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暴露出來的的非洲豬瘟病毒随着蚊蠅及野生動物的活動、人員活動、車輛運輸等方式快速擴散。
同時降雨的持續,降低了消毒液的實際效果,減弱了生物安全控制效果,從近幾年非瘟發病的特點來看,南方的梅雨季節是豬場發病的高峰期。
那豬場又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整修豬場周邊及場内的防疫溝、排水渠,清除雜物,确保溝渠暢通,避免堵塞造成場内積水;同時檢查加固加高豬場周圍的防洪堤或牆體,防止外部雨水倒灌流入豬場内部。做好“疏”、“堵”工作,場内雨水及時排除,場外雨水不進入。
其次:及時清理入場主幹道、場内主幹道上雨後殘留的淤泥、垃圾等,并進行消毒處理。雨停後,觀察糞池及生物坑的情況,查看是否雨水将糞池及生物坑的死豬沖刷出來,可用氯制劑或者燒堿對糞池及生物坑進行消毒,避免病原暴露傳播。
再次,雨天的洗消工作收到影響,消毒效果出現折扣,非必要情況下,車輛不靠近場區(飼料車、銷售車輛);
同時開展滅蚊蠅、滅鼠的工作。雨後潮濕,容易滋生蚊蠅,老鼠也可能由于洪水淹沒巢穴而集體出動尋找新的巢穴。
二、生産安全:
雨季生産安全同樣需要格外關注。場區積水及時排出,未及時排除的積水周邊裝上安全警示牌,提醒行人和車輛切勿靠近;電線損壞或者存在漏電的情況需要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操作排除故障,切記盲目施工;如果環保站内污水溢出,切不可随意排除場外,污染環境、水源,安排抽水泵抽回環保站或者場内暫存。
三、環控調整:
俗話說:小豬怕冷,大豬怕熱,所有的豬都怕濕。夏季不僅高溫、還存在高濕,給我們養豬人增加了挑戰。保持單元内地面幹燥、不沖洗欄舍,産房可以撒幹燥粉等措施可以降低濕度;開啟水簾是給豬舍小環境降溫的有效措施,但是在水簾使用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沒有正确使用好水簾設備。很多豬場在高溫的時候一直開啟這水簾,尤其在濕度也很高的時候,這樣做降溫的效果大打折扣。水簾過水溫度最好為20℃到26℃之間,采取循環水模式,有的場區在循環水池中放入冰塊,給水降溫,但是實際上非常涼的水,蒸發很慢,并不是水越涼降溫效果越好,水簾降溫的原理是蒸發起的作用,避免蓄水池陽光曝曬,給蓄水池增加一個防曬網即可。水簾也不是需要一直供水,而是間歇性的供水,統計從開始供水到水簾全部濕透的時間,然後停止供水,再統計等到水簾開始發白的時間,這就是水簾開啟與關閉的時間組合,可以在環控集成控制器中設置水簾開啟、關閉的時長,水簾控制沒有接入環控集成控制器的可以單獨使用繼電器插頭或者定時開關插頭,都可以有效的實現此功能。
四、季節性疾病防控:
夏季的高溫高濕,為細菌和蚊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乙腦、豬附紅細胞體等病原微生物都容易通過蚊蠅進行傳播,除了滅蚊蠅工作外,在夏季來臨前給種豬群免疫乙腦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豬附紅細胞體的隐形感染率極高,但是附紅細胞體在血液中的數量卻保持很低的水平,在應激過大或者極端天氣則會激發本病的發生,同時會誘導其它疾病繼發感染,對豬群的藥物保健可以有效控制該疾病。還有一種病原在環境較差的豬場更容易出現,就是産氣夾膜魏氏梭菌,它們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像土壤、污水、飼料以及動物腸道内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平時的時候與豬體内其它微生物和平共處,一旦有合适的時機,如豬群應激、高溫高濕的條件,它們就快速的繁殖,造成豬隻的死亡。有個案例,南方末豬場,夏季的時候,久晴大雨、久雨大晴的時候就會出現種豬的脹氣死亡,而且這種規律非常明顯。通過規律總結,該場通過添加小蘇打粉的措施有效控制了該疾病的發生。
夏天雨季對南方的養豬生産影響巨大,但是隻要大家積極應對,做好預防措施,就可以安全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