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濕是養豬生産中常見的環境脅迫因素。由于豬皮膚汗腺不發達、散熱主要依賴呼吸和體表蒸發,使其對高溫高濕環境極為敏感。濕度升高會降低空氣的蒸發散熱效率,導緻豬體熱量難以有效散發,進而引發熱應激及連鎖反應,從而造成豬隻生理功能紊亂、生産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和死亡率升高等一系列風險。
一、高溫高濕對豬的危害
(一)高溫高濕對豬造成的共性危害
1.熱應激與中暑:豬正常體溫範圍為38.0-39.5℃,當體溫超過 41℃時,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口吐白沫、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時導緻昏迷和猝死。
2.疾病易感性升高:高溫高濕抑制免疫器官功能,對病原的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多系統疾病。
3.環境惡化加劇:高溫高濕環境下,糞便、尿液分解加快,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升高,進一步刺激豬的呼吸道黏膜、眼結膜,形成惡性循環。有害氣體對豬場員工的身心健康與周圍環境也會産生不良影響。
4.高溫高濕易使飼料黴變,損害免疫器官、消化系統等,導緻免疫功能下降、母豬發情受影響、仔豬腹瀉比例升高、保育和育肥豬生長受阻。
(二)不同生長階段豬的危害
不同生長階段的豬對高溫高濕的耐受能力不同,危害表現存在一定的差異。
1.對種公豬的危害:高溫高濕會導緻公豬睾丸溫度升高,精子生成受阻,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率升高,影響持續期可達2-3個月。高溫高濕會導緻公豬精神萎靡,性欲減退。
2.對母豬的危害:高溫高濕會導緻空懷母豬發情周期紊亂、發情症狀不明顯,配種受胎率下降;導緻妊娠母豬胚胎着床失敗或早期流産,産仔數減少;妊娠後期易發生難産,死胎率升高;易引起哺乳母豬食欲減退,采食量不足導緻泌乳量下降,乳汁營養不足,仔豬斷奶體重降低;母豬産後掉膘嚴重,發情延遲,排卵數量和質量下降,影響下一胎産仔數和健仔率。高溫高濕使母豬産後虛弱,易患子宮炎、乳房炎等産後疾病,非正常淘汰率升高。
3.對育肥豬的危害:高溫高濕環境下,育肥豬采食量下降,導緻營養攝入不足,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出欄時間延長。熱應激會導緻肌肉糖原分解增加,宰後肌肉 pH 值下降過快,易出現 PSE 肉,降低肉品品質。
4.對仔豬的危害:仔豬體溫調節能力差,高溫高濕易導緻仔豬脫水、消化不良,腹瀉發生率升高,死亡率增加。仔豬采食量下降,加上母乳質量下降,會導緻生長遲緩,均勻度變差,成為“僵豬”的風險升高。
二、應對高溫高濕影響的措施
應對高溫高濕的影響包括環境調控、營養優化、管理改進及健康監測等多維度措施,目的是減少熱應激、保障豬的生理功能和生産性能。
(一)調控環境,改善散熱條件
1.加強通風換氣:敞開式豬舍,屋頂開設通風天窗,安裝軸流風機,促進熱空氣排出;密閉式豬舍可采用負壓通風。
2.物理降溫:采用濕簾-風機系統、地闆降溫系統、噴霧降溫、豬舍屋頂鋪設隔熱層、舍外種植遮陽樹或搭建遮陽網等方法降溫。采用濕簾-風機系統需配合通風,避免局部濕度過高;噴霧降溫應避免直接淋濕豬體。
3.控制舍内濕度:檢修飲水系統避免漏水,盡量減少沖欄頻次,舍内使用幹粉消毒劑消毒,及時清理糞尿,小型豬舍可在舍内潮濕區域放置生石灰或使用除濕機。
(二)優化營養,提高抗應激能力
1.調整飼料配方:高溫下豬采食量下降,需提高飼料中脂肪含量,減少碳水化合物比例;補充優質蛋白(如魚粉、膨化豆粕),提高賴氨酸、蛋氨酸比例,避免蛋白質不足導緻的生長遲緩。
2.添加抗應激物質: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質,緩解機體酸堿失衡;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牛磺酸及有機硒,增強抗氧化能力,降低應激損傷。
3.使用生物發酵飼料:生物發酵飼料含有大量有益菌、有機酸、小肽、消化酶、核苷酸等,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4.調整飼喂時間:選擇清涼時段飼喂,也可以在夜間加喂 1 次,以提高采食量。
5.提供清涼飲水:檢查飲水系統,确保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并将水溫控制在 10-15℃;可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或複合維生素,提高抗應激水平。
(三)改進管理,減少應激發生
1.适宜飼養密度:适當降低飼養密度,避免豬群擁擠導緻散熱困難。
2.分群管理:将強弱豬、大小豬分開飼養,減少争鬥産熱;對懷孕後期母豬、種公豬等熱應激特别敏感的豬要特别加強防暑降溫管理。
3.精細管理:高溫時段避免轉群、免疫接種、配種、驅蟲等應激性較大的操作,如需進行,提前添加抗應激藥物。
(四)做好預警,降低危害風險
1.加強巡查:定期觀察豬群精神狀态、采食量、糞便情況及呼吸頻率,發現呼吸急促、體溫升高、食欲廢絕的豬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2.熱應激急救:發現中暑豬立即轉移至陰涼處,用涼水澆潑頭部、頸部,耳尖放血降溫;灌服藿香正氣水或口服補液鹽,必要時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維生素 C 等藥物。
3.疾病防控:加強豬舍消毒(盡可能使用幹粉消毒劑),減少病原滋生;對高溫高濕環境易發生的疾病,針對性做好疫苗接種、中藥保健,化藥預防,以降低疾病感染風險。
高溫高濕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繁殖與健康,需通過“環境降溫+濕度控制+營養強化+管理精細+預防在先”的綜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熱應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