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itsamaiv
近幾年,由于各豬場高度重視非洲豬瘟的防控,輕視了藍耳病的存在。業内曾戲谑,目前豬場隻有二種病——非洲豬瘟和其他病。事實上,隐藏在非洲豬瘟背後的藍耳病卻異常的活躍,危害也非常大。臨床上PRRSV毒株非常繁多,在豬群中流行的PRRSV毒株除傳統的經典毒株、高緻病性毒株和疫苗演化毒株外,類NADC30、類NADC34以及類NADC30與各種毒株的重組毒株比例在迅速增加,歐洲型毒株也經常能檢測到。而且,PRRSV不同毒株感染、感染豬的不同個體,臨床症狀、病理變化、病情輕重、病程長短、發病率、死亡率、發病後的繼發感染等情況都存在較大差異,給臨床診斷帶來極大的挑戰與困難。
病毒易變異與重組、免疫原性低、抗體依賴增強效應、免疫逃逸機制、免疫空白期長、不同毒株交叉保護性低、通過胎盤感染緻胸腺萎縮導緻仔豬後天免疫失敗、導緻免疫抑制、誘導炎症反應、持續性感染、傳播途徑多樣性(特别是氣溶膠傳播)等PRRSV特點給PRRS的防控帶來極大的挑戰與困難。雖然有很多種類的PRRSV疫苗,但生産中通過疫苗防控存在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管是集團豬場還是家庭農場,對藍耳病的防控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包括選好址、建好場、合理的生産模式、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嚴格引種檢測與隔離馴化、科學飼養管理、易感階段的預防保健、策略性使用疫苗、強化豬群監測、豬場團隊的強大執行力等。
一、選好址、建好場
如果豬場天然屏障好,三面或四面環山,周圍3公裡以内沒有其它豬場、屠宰場、病死豬處理廠、垃圾填埋場、農貿市場和運輸豬及其産品的主要道路等,将大大降低藍耳病的防控難度與成本。嚴格的全封閉管理理念,二點式或三點式、網格化小單元、淨污道分開、自繁自養、批次化生産、全進全出等生産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藍耳病的傳播風險。
二、嚴格引種檢測與隔離馴化
大部分豬場藍耳病轉陽的原因是引種(或精液),因此豬場要盡量減少引種頻次,原則上每年外引種豬不2次,最好自留後備豬,實行閉群管理。如果必須引種的,應該确保藍耳病雙陰種豬或精液。引種前進行診斷檢測,嚴防新毒株傳入。引種後做好隔離和入群前的馴化,經監測不排毒、不散毒才可以并群。
三、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
生物安全體系包括外生物安全體系和内生物安全體系,二者同樣重要。外生物安全體系主要包括選好場址,洗消中心、中轉區、廚房的建設與管理,人、車、物與其他動物的控制等方面;内生物安全體系主要包括空氣過濾系統(根據豬場的實際進行評估是否必要),單向流動、分區管理,通過隔離、消毒、及時無害化處理死胎和胎衣、果斷處置弱殘次僵病豬等措施降低環境中的病毒載量等方面。生物安全要有完善的體系、并嚴格執行到位,一定要緊盯短闆、補齊短闆。短闆即漏洞,漏洞即給病毒可乘之機。生物安全措施執行到位,需要豬場員工有強大的執行力、需要建立一定的考核與激勵機制,需要定期審查并不斷完善。
四、策略性使用疫苗
疫苗是藍耳病防控的工具,有人将藍耳病疫苗稱之“雙刃劍”,所以,要選好疫苗、用好疫苗,才能發揮疫苗最大效果,降低疫苗産生的負面影響。
現在市場上藍耳病疫苗種類繁多,各廠家都在“黃婆賣瓜”,各種會議上不同專家的意見也大相徑庭,坊間對藍耳病減毒活疫苗的危害性和滅活疫苗的有效性争論不休,豬場是“一頭霧水”,這是PRRSV的特點決定。藍耳病作為一種病毒性疫病,疫苗免疫一定是控制與淨化最重要的手段,但減毒活疫苗如果使用不當确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特别是一個豬場如果同時或先後使用二種或二種以上活疫苗、母豬懷孕後期使用活疫苗、高頻次高劑量注射活疫苗等。主要風險在于可能存在病毒血症、排毒和疫苗毒與野毒的重組等。單純從滅活的PRRSV來說,滅活疫苗确實難以誘導高水平中和抗體的産生,但疫苗的高抗原含量和優質佐劑還是能夠産生一定含量的中和抗體和提升非特異性免疫水平,免疫效果可以通過機體病毒載量的下降程度、N蛋白抗體水平以及豬場生産成績和易繼發藍耳病的其他疾病的發病率等方面來評價。豬場應根據本場實際制定免疫程序,并制定完善的免疫效果評價方案,切勿被人“牽着鼻子走”,更不能頻繁更換疫苗。
五、易感階段的預防保健
後備母豬入群後、母豬妊娠後期、仔豬斷奶後及育肥期是藍耳病的易感階段,每個豬場應該根據本場易感關鍵時間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首選是七清敗毒顆粒、啟闆青顆粒等,其次是替米考星、泰萬菌素、泰拉黴素等,同時确定科學的劑量與用藥時間。
六、科學飼養管理
藍耳病在飼養管理方面的防控主要是減少或避免各種應激的産生,控制飼養密度,各區域之間的隔離消毒,保育豬全部清群後、保育舍徹底清洗消毒并空置1周以上,減少或杜絕将陽性環境中的病毒帶到陰性環境中。
七、強化豬群監測
正确的PRRS感染狀态評估是防控的基礎。不管豬場是否采用疫苗免疫方案,是采用減毒活疫苗還是滅活疫苗免疫,一定要建立一套評估方案,以确定本場藍耳病感染狀态和嚴重程度、其他疾病繼發或混感情況、對正常生産的影響,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及時幹預。對豬群的評估應該涉及公豬、後備母豬、妊娠母豬、哺乳母豬、保育仔豬及生長育肥豬等各個生産階段,評估内容應該包括血清學、病原學、病理學、症狀學及豬場生産成績變化、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等,特别是豬群藍耳抗體值突然偏高、CT值30以下、2-3周齡仔豬出現病毒血症陽性、睾丸液出現藍耳病陽性、仔豬細菌性疾病發病率升高、保育豬死淘率增加等,即要預警。
八、确定豬場控制目标
豬場藍耳病控制目标包括陽性穩定和淨化,最終目标是實現淨化。淨化是豬場藍耳病控制的必然趨勢,也是根本出路。從現實情況看,藍耳病淨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藍耳病淨化場可以大大提升母豬繁殖性能和商品豬生産成績,可以大大降低哺乳仔豬腹瀉和條件緻病性細菌病的發生率,可以提升豬瘟和僞狂犬等疫苗的免疫效果,可以真正實現降本增效。但不同類型的豬場,應通過評估(硬件、軟件、投入産出比等)來确定控制目标,因為有的豬場做淨化是不現實的,有的豬場要維持淨化難度很大。
總之,藍耳病對豬場的危害非常大,不同豬場應該采取适合場情防控的策略和方案。藍耳病防控是系統工程,首先要有先進的藍耳病防控理念和意識,其次需要各種完善的制度、方案、标準、規程,再次是要建設豬場優秀文化,員工既要掌握防控藍耳病的知識、技術、技能,更要具備強大的執行力。豬場既要練就提高阻斷PRRSV進入豬場的“外功”,通過做好監測,及時掌握豬群感染動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做好“保衛戰”,不讓病毒進入豬場;一旦病毒進入豬場,通過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和閉群管理措施,做好“殲滅戰”,阻斷病毒排毒及傳播。豬場更要練就提升豬隻抵禦PRRSV的“内力”,通過強化飼養管理、适宜環境控制、優質中藥保健、飼喂發酵飼料等,建立“無敵神功”(強大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做到不感染,或感染後不發病,或發病後不死亡。